福建漳州网

搜索

南宋贤相叶颙的孙婿方信孺舌折敌酋,是杰出外交家3

林国华-霞皋八 发表于 2021-2-23 13:19|来自:中国福建莆田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持节粵桂,守备淮东
方信孺被称为'桂林石刻第一人'
        嘉定元年(1208)三月,方信孺担任通判肇庆府、韶州知州,接连在广、湘、桂一带任职十余年,克任其职。致力于平乱锄恶、决断疑狱、表彰先贤、助学兴教,又能关心民生,体恤下属,因而政声广布。
      方信孺担任韶州知州时,打击黑恶势力“十虎”。在广西提刑任上拨乱反正,清理冤案。嘉定七年(1214),方信孺转任朝奉郎、广西转运判官,他父亲方崧卿曾任此职,方信孺将运使厅事命名为“世节堂”,以示继承父节,既减轻百姓负担,又增加盐税收入,用于兴修学宫,增加土廪(学子伙食),创设试院,奏减诸都历年积压的欠税三十六万缗,藉以“广圣恩,承先志”。不久担任大理寺丞。适逢金朝因宋廷停止贡纳岁币,出兵南侵,企图以武力迫服。嘉定十年(1217),改任淮东兼提刑、真州知州,加强防务。
      方信孺奏请筑建翼城,积极备战,重赏谍报敌情,查核兵士,更新旗帜金鼓,增置弩砲兵器。方信孺令大幅降低官房、私房租赁价格,吸引居民进城居住,并在城外高处安葬战死士兵三十七窖,军民为之感奋。方信孺还沿着北山筑石堤蓄水,延绵二十里,很多人不知道筑堤的目的。后来金人来犯,迫近仪真,守城将领打开水柜击退敌人,城镇得以保全,免遭金兵蹂躏,显示方信孺深谋远虑,先见之明。
       后来山东李全,缺粮无食,聚众抄掠。方信孺秘密派人航海赠以粮草,欲以结交,使其归附宋廷。李全归宋后率领忠义军与金兵作战,屡立新功,方信孺赠以金碗、战袍,加以犒劳。制置司怀疑他越权行事。接着方信孺又弹劾豪吏,致使谗言忌恨交相到来,被诏降三秩,但方信孺坦然以对,随即返归莆田故里。
一代奇才,夙志未酬
方信孺建的书斋,取名'云崖轩'
       方信孺在莆田城南择地建房,凿田为寿湖,湖中垒海石为山,环湖植荷、柳、松、菊间有茅、亭、木栈。徜徉其间,如与世相忘。朝廷念其功绩,差主管华州云台观,授承议郎、朝奉郎,后改建康府崇禧观。有一天,方信孺游西淙见瀑泉千丈,飞落云端,认为此瀑不亚于浙江雁荡山名瀑,而千百年不为天下人所知。于是开道直通山顶,在银河观下修建玉虹亭,感慨说:“吾老于此矣!”此后,匹马一童,兴至即往,一月中约有一半时间住宿于瀑上,饮酒赋诗,放浪形骸。嘉定十五年(1222)秋,方信孺病重,仍赋诗数章,叫人张挂诸葛亮像于屏间,发出师未捷之叹。他泪别老母,于十二月二十六日逝世,年仅四十六岁。
邑人史家黄仲昭论高度评价方信孺的一生不凡功绩,挚友刘克庄在祭文中,感叹方信孺“进不得伸其有用之志”“有才而无命,有志而无时”。多次梦及方信孺“中原独著鞭,往来绝境几食毡”的英雄功业及“自古英才多顿挫”的历史悲剧。
方信孺书'碧桂山林'
        因家父藏书四万卷,方信孺自幼博览苦学,贯穿群书,善文工诗,著有《南海百咏》、《南冠萃稿》、《南辕拾稿》、《曲江啸咏》、《九疑漫编》等。他也是南宋著名书法家、旅行家,精通书法诸体。因有山水癖好,方信孺北至黄河,南及桂林,以摩崖题刻与诗集记录他的游踪,在广东韶州、湖南道州、广西桂林多地摩崖题刻。据统计,方信孺共留下题名、题榜、题游、题诗等题刻24件,字体有楷、隶、行、篆各体,具有很高的文学和书法价值。比如担任湖南道州知州时,在宁远县九疑山玉琯岩悬崖峭壁上题刻“九疑山”三个大字,每字近二米见方,气势雄伟,苍劲遒拔,与紫霞岩联成一气,令人叹止。因其题书,俗称“书岩”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,曾慕名前往探赏。方信孺曾经向爱国大诗人陆游求字,陆游书写“诗境”二字赠予,信孺于是自号“诗境”。方信孺曾在住所修建复阁,题匾“诗境”。也许,这也是方信孺亦仕亦游、中原独著鞭,亦诗亦酒、河山独漫游的一生诗意的写照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